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文 | 魏子敏
 
提到硅谷,多数人会将其与“创新”“技术”结合起来。截止2017年,这块面积仅3800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,孕育了全球一半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。硅谷150家最有价值的上市科技公司总价值高达3.5万亿美元——占纳斯达克价值50%,全球市值的5%以上。
 
当今迅速变化的大环境下,单靠技术创新并不能造就一家科技巨头,这些技术公司迅速扩张的背后到底有何秘诀?他们靠什么,“在混乱中迅速实现增长”?
 
没有人比里德·霍夫曼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。作为硅谷久负盛名的投资人之一、硅谷的“人脉王”,霍夫曼创建了Paypal、LinkedIn,也是Facebook和Zynga的天使投资人。2009年,他成为风险投资公司格雷洛克合伙公司的合伙人,投资了一系列硅谷互联网企业,包括Airbnb、Dropbox、Instagram等。
 
与数百名来自Facebook、谷歌、网飞、Dropbox、推特和Airbnb等公司的企业家和首席执行官交谈后,霍夫曼发现,尽管这些公司的发家故事在很多方面截然不同,但都采用了一种类似的扩张方式:极端、笨拙、冒险、低效、破釜沉舟,他将这一增长方式称为“闪电式扩张”。
 
在最近的一次专访中,里德·霍夫曼向大数据文摘详细讲述了这一扩张战术——在不确定环境下的极速增长的秘诀。
 
“一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力出击的方法”
 
“闪电式扩张”是个颇有历史感的战术:这种意义上的闪电战最初是用来形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因茨·威廉·古德里安将军为纳粹德国军事行动设计的“blitzkrieg”(闪电战)战略。
 
在这些战役中,前进的军队放弃了传统行动方式,他们冒着燃料、供给和弹药可能耗尽,一败涂地的风险,全力以赴采取进攻战略,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速度,出其不意,攻其不备。
 
将这一概念用在创业公司的扩张之路上,残酷但真实,任何一次创业不都是一场破釜沉舟之战吗?
 
“创办公司就像从悬崖上跳下来,在跌落途中组装飞机。”
 
霍夫曼称,任何初创企业的默认结果都是失败,这意味着你必须迅速果断地采取行动,不惜一切代价避免这种默认结果。你没有太多时间来标出每个时间点。
 
“在闪电式扩张的每个阶段,总有很多问题和事项亟待你关注,但你缺少解决它们所需的资源。你可能觉得自己像一名消防员,除了试图扑灭一处大火,还能看到周围散布的火苗—你没有时间把它们全部扑灭。”
 
闪电式扩张企业家存续下来的唯一方法,就是放手一搏:让某些火苗燃烧,以便他们可以专心扑灭最有可能毁掉公司的大火。
 
霍夫曼也称,技巧在于知道让哪些火苗燃烧。扑灭火苗的优先顺序往往是不同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。首先关注紧迫性:哪个火苗会最快破坏或毁掉你的企业?这不一定仅限于危及企业生存的火苗;对于一家初创企业而言,从长远来看,扼杀成长能力的火苗几乎和威胁明天就让企业倒闭的火苗一样致命。
 
“尽快进入市场获得反馈,不要期待‘完美产品’“
 
那么,如何选择最亟待扑灭的火苗呢?
 
在LinkedIn的发家初期,霍夫曼告诉我们,他也面对了这样痛苦选择。
 
“在我看来,LinkedIn最重要的‘闪电式扩张’时刻之一是我们企业级招聘产品的上线。当时我们有一款企业级招聘产品上线,并且很受欢迎,我们意识到这将是重要收入来源。“
 
当时,LinkedIn面临着质量和速度的选择。没有像多数互联网公司那样,过分强调“完美”产品,LinkedIn选择了快速上线一款demo,并通过这种方式,迅速向潜在客户提供了尽管不太完美、但是吸引了绝大多数客户购买的产品,并获取了很好的市场反馈。
 
“之后,我们抓住机会,把工作重点转向雇佣更多员工、构建技术工具,进而让我们的销售团队更加高效。”
 
在面对不确定性时,优先考虑速度,这是霍夫曼给多数初创公司的建议。
 
当然,“增长仅仅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,高速增长的目的是在有价值的赢家通吃市场中达到临界规模,从而获得持久的市场领导地位,并实现数十年的高利润运营。”
 
“中国的扩张奇迹还能持续几十年”
 
“中国的创新环境为闪电式扩张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。”
 
YC中国创始人陆奇如此评价“闪电式扩张”在中国的本地化,他认为,这个概念非常适合中国的创新环境,这里有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、更快的企业决策和迭代速度、更丰富的人才储备和总体偏低的人力资源成本。
 
霍夫曼在采访中也多次提及中国企业,特别是对微信和小米达到的成就极为惊叹。在他的同名新书《闪电式扩张》中,他非常直白的称赞,全世界只有中国能在这本书中独占一章。
 
霍夫曼将中国的“速度文化”看作中国成为闪电式扩张沃土的最主要原因。
 
“中国企业家对极致速度的追求使他们的工作节奏让硅谷的‘互联网时代工作狂’也相形见绌”,霍夫曼认为,中国在“闪电式扩张”上的最大优势是其“极速文化”和庞大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。中国的闪电式扩张速度惊人,并且与硅谷的闪电式扩张相比,其受劳动力供给限制的可能性较小。
 
”我认为这种肥沃的土壤还能会持续数十年,因为中国的专业人员仍然保有很高的职业热情,并且中国的教育体系仍然在继续培养大量工程师和STEM(科学,技术,工程,数学)专业毕业毕业生。”
 
扩张的代价:“快速增长要求公司迅速成熟”
 
极速扩张往往与不计代价、不负责任联系起来。近几年,我们也的确看到了迅速扩张的技术公司,正在面临更多道德和责任的考验。
 
最容易被联想的例子是Facebook的“剑桥分析”事件。剑桥分析公司从Facebook获取了5000万脸书用户的信息,成为这家社交媒体创建以来最大的用户数据泄露丑闻。
 
霍夫曼认为,“闪电式扩张”产生的超高速增长可以在短短几年内,将一家公司从车库型初创企业迅速扩展为全球市场领军者。这种快速增长要求公司迅速成熟。按照传统公司的增长率,需要数十年才能达到这一规模,这也给传统公司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来制定政策、流程和管理智慧,以履行作为全球市场领导者的职责。
 
但是,一家“闪电式扩张”的公司必须在极大被压缩的时间范围内完成这些准备。对此,最好的应对方式是所谓的负责任的“闪电缩放”。闪电扩展企业决策者应考虑其成功的潜在社会影响,并采取措施减轻或消除快速扩展的负面影响。尽管这些计划可能会发生变化,但防止负面后果的第一步是认真思考相关承诺。
 
“高工作强度”被霍夫曼看作中国式闪电式扩张的一大优势,但是对于个人来说显然会有伤害。这也是就职于一家迅速扩张的初创公司的个人,需要面临的问题。
 
对此,霍夫曼也强调,“要记住,我们的目标是速度,而不是长时间的工作。如果您使自己和团队精疲力尽,这就减慢了进度,会影响公司日程安排,进而无法帮助公司完成迅速的规模扩张。”
话题:



0

推荐

大数据文摘

大数据文摘

448篇文章 3年前更新

普及数据思维,传播数据文化

文章